找到相关内容417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释清净 编辑:本尊阿弥陀佛(1)

    如来一代时教的核心。吾辈净业行人如实领解这五愿,能体悟阿弥陀佛悲智愿心,由此能增上坚固愿行,稳操往生左券。   一、正定必至涅槃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念佛的初机读物,推动了净土法门的普及和弘传。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这些小册子大多没有完全站在净土宗的立场,甚至有的还有违净土宗义,用通途法门及自己的知见来诠释净土法门,不能解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

    清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0450154.html
  • 论念佛的净心意义

    方法与因素之一。  从原始佛教中归依三宝而念佛、念法、念僧,(主要是念本师释迦世尊)后因佛为怜悯众生为之说他方净土,当然必须由愿行而达。所以佛弟子根据大乘经典又开出以念他方佛并求生他方佛国净土的净土...世人所讲“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是口在念而意却不知去向何方了,到死不知念佛之真正意义。难怪近代以来,持名号者甚多,而往生者甚少,此皆由愿不切,意口杂而不专,本来很简易的却反而变得不易了,易行道变成了...

    宏正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3050942.html
  • 二十一世纪汉传佛教新契机

    学跟净土教作一些整合性的学习,不知道这算不算也是一种“实际运作”?净土教常给人缺乏教理的感觉,要讲似乎就只是“愿行”三个字。其实天台宗人有不少是修净土的,它有几个进程:从实相修转成忏悔加实相,渐渐又...不同的修行方式。例如:西藏高山高原多,因此就有很多人住在干燥的山里头闭黑关、死关;南洋一带是佛教国家,所以南传佛教行托钵制,行住作卧皆作声闻四念处观;中国佛教行大乘法,道场要应对众,忙碌的应众生活、...

    法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4650965.html
  • 增上

    不敢起贪,有瞋念了不敢起瞋,念念在佛陀名号之内,正念正如也不会愚痴,这是多么好的方法。可是这样的念佛,跟我们现在的念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有不一样的要求,我们不能说这样念阿弥陀佛就不好,诚心诚意,愿行的念...  增上学(上)   杨郁文教授讲   陈正芬 白芳英 笔记   三种善根的建立   以前有两次在此与各位研究原始佛教的问题,提过「增上善学」就是善根的建立,善根的建立对一个人来说,是作...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3951725.html
  • 慧明禅师甘露(2)

    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自古忠臣孝子、贤母节妇,莫非从身体力行得来的,岂口头理论所能致。佛法愿行,六度万行,亦须事上去行,方有受用。至于顺逆自在,烦恼不生,更非从事上无以表现,故云无别。 ...用功,事透而理自全,自然能悟自心佛。   禅宗‘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八字最为紧要。试思道断、心灭,是何等境界!还有理可说么?古人忠实笃诚,师真切,但依师言去行,不穷道理,所以见性很快;后人疑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1952005.html
  • 净土宗义探讨序言——关于净土本愿法门与二力法门(2)

    ”六个字,讲得深透极了。南无是众生愿一心皈依;阿弥陀佛是度众生的佛法,也是佛四十八愿的体现,还是万德洪名的佛果。愿行寓于六字中,佛大愿寓于六字中,净土经论总意义内含在六字中,佛全力,我心性力,法力...愿坚固,专修不杂修,愿行不可偏增偏废。请看净土三经,愿行三有时在特殊情况下,起连销以一带三的作用。  再请看《要解》中“问:十念一念,并得往生,何须七日?若无平时七日工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

    释圣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3852193.html
  • 关于喜舍行愿门

    ?切不可有滥创教法之嫌。邪师说法,法不契理,门不对机,如盲引愚,欲升反坠,堕生死深渊矣!   问:现在修持求生西方净土法门的人居多,请您谈谈如何将慈济法门和愿行联系起来?答:以慈悲济世之心,救助...人对三宝生起恭敬、仰慕之心,从而断疑生,祛惑证真。我们从寺院走向社会,而且又是奔波在最困苦,最被社会、被学佛人遗忘的角落,并把我们所到穷山恶水之地作为学菩萨法、行菩提道清净安乐之道场。生活在那里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53254005.html
  • 纯印老人(2)

    、机遇。境是境缘、境界。求佛不如求自心。佛有三不能:众生定业,佛转不了;无善根者,佛度不了;愿行不具备佛接不了。法是缘生的,缘生性空,了不可得。所以若说佛、说心、说迷、说悟,认为有一法可得,即是有所...偏见、诽谤且自由他,总有水清明月现之时。  顿悟心性的道理非一般人所能洞彻,明此理甚难、甚难。但是若从事相上入手,则人人可为,人人可修。极乐净土,带业往生的事相即因果的感应。只要具足愿行,随缘消旧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2855085.html
  • 印顺导师对本生谈与西方淨土思想的抉择

    」,这就透露出:如果想修学大乘法门,又觉得心力不能承担,这时不妨考虑:先依「愿行」起修,到他方淨土修养生息,好方便学得一身「具足空性慧」的真本事,在「阿裨跋致(不退转)」的安全阶位后,再迴入娑婆。...庄严淨土」;不是「往生他方」,而是「建设此间」。因为前者的「自利」心态浓厚,后者则更符合菩萨「利他」的心行。[22]  九、往生淨土的三大要件是「、愿、行」,由信奉佛陀悲愿摄受之力与淨土的必然存在,...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62755791.html
  • 佛教文化发展基本要素

    心理底转变,一如完善之学术,文艺美术和融泄于生活的受用,于此现前,似乎是为希望而生存,自在无忤的人生便存在无比挚真的愿望。  佛教说,有愿行,愿谚,就是事实,会达到来临。故佛法以阐明:“自作自受之旨...要能真的找到一种真理,终生信赖,俯首无言的受奉行,从此人生安顿下来,心安命立,脚踏实地去创造自己一生之前途;那真是谈何容易。为的就是难;难得之事,是值得可贵的,所以佛说:“为道源功德母”。然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3956468.html